English

“根雕热”上演生态惨剧

1999-03-26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昆 通讯员 牛微 蒋贵斌 我有话说

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,在桂林市的临桂、阳朔等地,陆续出现了不少根雕户、根雕村。一些村甚至为此成立了“寻根队”,专门走南闯北,到邻村、邻乡、邻县甚至邻省寻找根材。随着吃“根雕饭”的农民越来越多,树木大量被砍伐,一些地方已出现无根可雕的情况——

把无生命甚至有生命的树木砍掉,取其树根,雕凿出有形象的物体,即成根雕。在两广地区,根雕作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,已成为具有一定产销规模的新兴产业。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,在桂林市的临桂、阳朔等地,还陆续出现了不少根雕户、根雕村,许多农民因此而脱贫致富。

然而,随着吃“根雕饭”的农民越来越多,树木大量被砍伐,一些地方已开始出现无根可雕的情况。生态环境的警钟正在敲响。

据行家介绍,能用来制作根雕的树根是南方丘陵石山地区的特有产物,由于受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限制,树根自然生成百转千曲的形态。在喀斯特地形发育典型的桂林,就盛产杜鹃、樟树等优质根雕材料。但是,经过十多年的采挖,不仅死树的根挖掘殆尽,就连能用来做根雕的活树也已所剩无几,已经很难找到像样一些的樟树、杜鹃树等。

为了改变“停产待料”的状态,一些村甚至为此成立了“寻根队”,专门走南闯北,到邻村、邻乡、邻县甚至邻省寻找根材。也有一些人索性带着一身根雕手艺,到根材丰富的地区,就地取材生产,使“根雕热”在呈辐射趋势的同时,森林的破坏面不断扩大。据了解,南宁市武鸣县的大明山风景区、伊岭风景区、隆安龙虎山自然保护区都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;在桂北与湖南交界猫儿山国家重点保护的原始森林里,近来也出现了不少扛着锄头来“寻根”的农民。

一棵树的成活,至少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,一旦毁树挖根,不但对水土保持不利,而且还有损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。而据有关专家介绍,“根雕热”在带来生态破坏的同时,其本身也走进了误区。根雕的商品价值应体现在“物以稀为贵”,然而,毫无节制的挖掘和生产,使衡量根雕价值的标准变成了“越大越值钱”。在南宁、桂林市的一些根雕市场上,记者见到,有的“鲲鹏展翅”翅膀一张就三四米;有的“如来佛”比人还高,需两人合抱;有的“麻姑献寿”长4米,高3米。内行人说,只有上百年的老树才能提供这么高大的树根和树杆。按照如此“越大越值钱”的市场规律,又必然使得更多的百年老树惨遭砍伐。记者在南宁市园湖路花鸟市场采访时见到,100多个树根摆卖摊显示着这里生意的兴隆,来自各地的农民肩挑、车运,树根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。一位老板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:他在市郊有一个加工厂,需要根材时,只要一个电话,远近农民就会把带着泥土和碧绿枝叶的树根给他运来,使记者不禁心生感慨:这毁树挖根的生意何时能少一些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